近年来,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涉及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等多个领域,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血液制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呈现出多样化和个体化的趋势,价值与潜力不断被挖掘。近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血液制品行业进展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暨临床标准化止凝血管理方案启动会”隆重召开,国内医疗领域多位大咖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血液制品的最新行业动态、临床应用进展等前沿话题。通过与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有望推动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提升临床应用水平,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国际视野下的血液制品医疗盛会,促进行业发展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德达医院孙立忠教授进行致辞: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将共同探讨血液制品的应用及其价值。面对血液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确保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开展合作、交流具有必要性。期望通过此次会议提升血液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血液制品制备和应用的合理化、规范化。
图1: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德达医院孙立忠教授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毛恩强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李长清教授分享了《全球血浆分离现状及2030发展趋势》。
图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毛恩强教授
李长清教授指出,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血浆供需缺口大、人均血液制品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产品种类相对较少等。尽管血液制品行业在过去20年间迎来高速发展,但中国60%以上的白蛋白仍然依赖进口。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血液制品自给自足的重要性,但中国尚未实现。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需要继续努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并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李长清教授强调,技术升级和采浆量稳定增长将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如采浆量未达预期,可能导致产量增长放缓,市场供应紧张等。未来,全球市场可能会有更多创新政策来推动血浆采集和技术革新。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与市场的扩展,全球血液制品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
图3: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李长清教授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金峤教授分享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救命药》。孙金峤教授谈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等,具有复杂性。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健康血浆中提取的血液制品,主要用于治疗igg缺陷的相关疾病。国外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ivig能显著减少感染次数、住院天数和抗生素使用天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在201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制定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共识,强调了ivig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图4: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金峤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马莉教授分享了《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比较研究》,从白蛋白的概述、历史、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马莉教授提到,目前关于人血白蛋白和基因重组白蛋白的对比研究较少,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团队对两者进行了系统比较,发现人血白蛋白在干细胞培养中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更大,且在维持细胞形态方面更有优势。此外,马莉教授提出,重组白蛋白的临床研究适应证单一,主要针对肝硬化腹水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与国外批准的适应证存在差距。重组白蛋白在糖基化修饰、蛋白结构、配体结合性方面与人血白蛋白存在差异,其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长期临床追踪以及更多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图5: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马莉教授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荣林教授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分享了《应用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减少异体血输注的研究进展》。
图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荣林教授
当前,中国的血液制品献血量在国际范围内相对较低,但安全性经过特殊工艺得到了改进,仍处于“紧平衡”阶段。王学锋教授表示,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是参与人体血液凝固的重要血浆产品,可迅速产生作用并拯救生命。中国目前上市了7种凝血因子类产品,这些产品在凝血的关键部位阻断血液的低凝状态,为患者提供了新生机会。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需求增加,血液制剂保障变得困难,合理应用凝血因子制剂可以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
此外,王学锋教授针对凝血因子制剂的半衰期和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欧洲创伤指南推荐使用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治疗大出血伴有低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肝移植和心脏大手术中及时使用纤维蛋白原制剂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王学锋教授特别指出,凝血因子制剂的效率和效果优于传统的冷沉淀。例如,成人心脏手术中使用pcc(凝血酶原复合物)比ffp(新鲜冰冻血浆)更有效,可以减少异体输血率。且凝血因子制剂的组合作为一线疗法更有效,减少了大量输血患者的配血时间。同时,王学锋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研究在探讨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作为减少异体血输注的治疗策略,但未来仍需要多中心研究来确定不同临床情况下应用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的最佳剂量及靶向阈值。
图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
创新驱动:临床标准化止凝血管理方案启动
血制品是用健康人血浆做原料,经过分离、提纯或重组dna技术制备的各类血浆蛋白产品,临床上能免疫、能治病、能救命,是救助生命的关键,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我国采供血机构供血不足与临床需血量逐年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可能影响危急重患者的救治和择期手术的开展。会上,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陆晖先生讨论了临床用血紧张的问题及九游会旗舰厅的解决方案,并指出,尽管无偿献血量和献血人数增加,但临床上仍面临用血困难的难题。对此,莱士在血液制品应用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如使用ⅷ因子替代冷沉淀和冰冻血浆治疗血友病,与专家合作探讨降低临床用血和止血的方法,形成相关指南和共识等。陆晖先生强调道,希望通过与学术界的合作,搭建起标准化的止凝血管理方案,为临床用血和止凝血提供借鉴。
图8: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陆晖先生
随后,在陆晖先生主持下,与会专家、嘉宾共同发布了“临床标准化止凝血管理方案”启动仪式,开启了止凝血领域的新篇章。同时,多位专家和嘉宾结合自身经验就血液制品在临床应用中的创新、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不仅分享了各自在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还就如何优化血液制品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行业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9:圆桌讨论环节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王宗奎教授在会上指出,血液制品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潜力不容忽视。其对于紧急治疗血容量不足、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等疾病至关重要,尤其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血液制品的应用对于减少异体血输注具有显著效果。然而,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血浆供给不足、政策法规限制、以及公众对单采血浆认知的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王宗奎教授建议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相关法规、缩短全血捐献间隔、提高血液供应,建立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信息的互联互通机制,以提高输血的安全和效率。同时,可考虑将单采血浆捐献者纳入献血应急管理队伍,加强稀有血型库建设,合理利用血液制品减少临床供血压力。此外,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社会对无偿献血和单采血浆的认知,通过中国献浆者大会等方式增强社会关注度和参与率也是重要措施。
小结
在临床应用中,血液制品的价值不容小觑,其在治疗血液疾病、改善手术结果、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液制品的潜力正被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中。
本次会议围绕血液制品在临床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跨学科对话,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更全面的九游会旗舰厅的解决方案,为提升公众对血液制品重要性的认识做出了贡献。期待未来临床医生能够从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需求,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合理、最精准的止血产品和血液制品治疗方案。通过不断优化和规范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raas-ma-2024-news-001
审批日期:2024年11月